1984 年学校创办计算机专业;1993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1995 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8 年9 月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 全球学科排名前 1%。2002 年设置“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并开始正式开始招生;2014 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8 年“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卓越工程师培养示范专业建设”验收。2020 年入选广东省一流专业。
至今软件工程专业已连续招生 19 年,每年招收本科生约 200 余人,生源质量优秀,多年来新生高考录取线列全省前 5%,全校第一,并建立了完善的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现有在校生800多人。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依托学校与粤港澳大湾区,在广东省与珠三角创新的沃土,发挥“智能制造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重点实验室”等现有的国家/省级科研平台的最大效益,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突出“应用创新”特色,培养大湾区真正急需的高素质软件工程创新性专业人才,专业未来定位是冲击全国前50强。
二、培养目标
立德树人,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广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学科素养,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计算机专业高素质人才,能够在政府机关、科研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计算机相关的科研、开发、应用、教学和管理工作。
具体化为如下四个目标:
目标1(思想品质):具有健全人格、正确价值观、良好职业素养及社会责任感;
目标2(专业素养):具有对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熟练分析、设计与开发的专业能力,能解决中等复杂程度以上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3(工程管理):具有组织与实施软件工程领域工程项目的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
目标4(持续发展):具有自觉学习意愿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追求与创新意识,能够适应技术、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培养预期:本专业学生毕业 5 年左右能够发展为软件工程领域合格的工程师,能够独立解决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并成为技术或管理骨干。
三、培养规格
1) 学制与学分
本专业学制四年,学生第一学年按计算机大类进行培养。专业分流在第二学期进行,根据第一学期学生学习绩点的高低,以平行志愿方式分流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四个专业。从第三学期开始,根据各专业安排教学。课内总学分不低于161.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不少于34.5学分。
2) 能力与素质要求
经过四年的系统培养,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成以下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技术复杂工程问题。
✧ 1.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软件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的表述。
✧ 1.2 能针对复杂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系统和过程,选择或建立适当的描述模型并求解,具有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 1.3 能对复杂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系统设计方案和模型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能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及有关知识对复杂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系统的解决途径进行分析和改进。
毕业要求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技术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2.1 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 2.2 能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 2.3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 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技术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3.1 掌握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及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 3.2 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完成单元(部件)的设计。
✧ 3.3能够进行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 3.4在设计中能够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毕业要求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技术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算法,调研和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 4.2 能够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 4.3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 4.4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计算机技术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计算机技术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5.1 掌握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 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 5.3能够针对具体的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局限性。
毕业要求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计算机技术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6.1 能够理解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 6.2 能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毕业要求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技术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7.1 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 7.2 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毕业要求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8.1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 8.2 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 8.3 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职责。
毕业要求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9.1 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 9.2 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 9.3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10 沟通:能够就计算机技术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10.1 能就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 10.2 能够认识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 10.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11.1 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11.2 能够认识工程及产品全周期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 11.3 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毕业要求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12.1 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 12.2 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基于产出导向教育(OBE)的反向设计原则:根据内/外部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再根据毕业要求确定技能、知识与能力要求及培养方式,再进行课程设置,并形成课程体系。
1) 总体框架
1.1课内部分
|
课程类别 |
内容说明 |
总学分 |
总学时 |
占总学分比例 |
小计 |
必修 |
公共基础课 |
含“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等。 |
53 |
964 |
32.8% |
60.1% |
专业基础课 |
构筑专业基础平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课程。 |
36 |
576 |
22.3% |
专业课 |
构筑专业方向的概念、理论和知识的课程。 |
8 |
128 |
5.0% |
实验实习实训 |
|
15.5 |
240 |
9.6% |
21.4% |
设计(论文) |
|
19 |
224 |
11.8% |
课程类别 |
内容说明 |
总学分 |
总学时 |
占总学分比例 |
小计 |
选修 |
全校性公共课(至少选12.0学分) |
指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全校性公选课。 |
12.0 |
200 |
7.4% |
14.8% |
专业基础课(至少选6.0学分) |
指相关学科和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课程。 |
6.0 |
96 |
3.7% |
专业课(至少选6.0学分) |
指学科方向和跨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课程。 |
6.0 |
96 |
3.7% |
实验实习实训(至少选3.0学分) |
|
3.0 |
48 |
1.8% |
3.7% |
设计(论文)(至少选3.0学分) |
|
3.0 |
48 |
1.8% |
合计Total |
161.5 |
2620 |
100% |
100% |
1.2课外部分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实验学时 |
实习实训学时 |
上机学时 |
必修 |
公共教育类 |
入学教育 |
0.5 |
0.5周 |
|
|
|
公益活动 |
1.0 |
16 |
|
|
|
社会实践 |
2.0 |
32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外导读 |
1.0 |
16 |
|
|
|
毕业教育 |
0.5 |
0.5周 |
|
|
|
小计 |
5.0 |
80 |
|
|
|